摘要 本文通过对教学预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预设 生成 课堂教学 初中科学
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看成是鲜活的发展中的人,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为学而教,努力营造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生态环境”。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就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通过“预设”去促成“生成”,如何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问题。
一、精心预设、实践生成
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多方面。但我们也要明确预设并非只是写一份详尽的教案,并非是在上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完美”的设计,进而形成完美的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按部就班的将教案完美的演示出来。因此,对教学的预设应灵活而具有针对性,在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确定上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实际。一切精心的“预设”,是为了“生成”,同时让生成更具有成就感和方向感。有了精心的预设,学生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进行对话,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的效率。
1.预设一个话题,在学生主动“讨论”中生成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主动地说,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互相点燃对方思维的火花,形成不同的联想,不仅可以彼此启发,拓宽思路,引发灵感。
案例1:鱼为什么会减产?
在《种群和生物群落》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一个例子:某地的一个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把酸性物质释放到空气里,工厂东面有一个湖,湖边渔民世代以养多鱼捕鱼为生。最近渔民纷纷反应,自从工厂开办以来,鱼产量不断减少。而工厂的科研人员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工厂放出的酸性化学品对鱼资源的减少没有关系。
实验是这样做的:科研人员用一只大容器,取来该湖的湖水,从湖里找来大鱼放在该容器内,喂以蛋白质饲料,在这样的条件下,鱼兴旺成长。假定你是评判者,来对这项实验进行评估,请你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及理由。以此展开新课学习。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新课,这就来自于预设时教师应充分思考、挖掘教材中有有价值的信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抒发情感,激发想象,促进生成。
2.创设一个悬念,在学生的求知欲望中生成
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2:为什么50+50≠100
在进行“分子之间有空隙”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在引出分子的概念之后,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写下:50+50≠100,这时原本鸦雀无声的课堂一片哗然,然后纷纷议论着,脸上都露出一副疑惑不解的神情。此时,我这样设问:50+50=100这个在数学上永远恒等的式子,为什么在化学上不被承认呢?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每个小组利用组内两个100毫升的量筒分别量取50毫升的水和酒精,混合后你发现有什么现象?这一“悬念”情境的创设在学生的大脑中立即产生了撞击,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弹性预设、动态生成
“生成”是需要智慧来支撑的。教学中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所谓“弹性”就是指为实现化学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要鼓励师生中的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目标的要求。
1.利用错误 即时生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正常的,出现错误有时并不是坏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轻易打断或否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或引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审视,激发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式教学。
2.捕捉“意外” 即时生成
教师在组织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落实预设好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则要根据课堂的动态随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对那些与教师预设不相吻合的内容,或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教师要以民主开放的心态思考其价值,及时纳入课堂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对预设作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生成更丰富而又灵动的资源。
案例4:澄清石灰水为何没有变浑浊?
在CO2 性质这一知识点学习时,在演示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抽取CO2并检验CO2的特性实验时,由于课前准备太伧促,拿了一瓶浓度较高的盐酸。结果在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产生了与预期不同的现象: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学生们议论纷纷,甚至有个别调皮的学生怪笑着准备看老师的笑话。我并没有被这意外“吓倒”,也没有采用欺骗、搪塞等手段强行按预设施教,而是顺水推舟,先告诉学生所用盐酸浓度较高,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石灰水不变浑浊的原因以及从中有何感想。通过对“意外”事件的转化,不但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药品(稀盐酸)的选择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有了亲身体验。只要教师树立生成意识,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完全可能将这个意外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料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动态生成式教学,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即使这个问题不适合在课堂上展开,也不要采取否定的态度,而要鼓励他们到课后去寻找答案,因为课堂上的45分钟总是有限的,但课后的时间是无限的。我们相信:只有预设与生成在课堂中激情共舞,课堂才能焕发出精彩。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中等教育 > >
浅议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来源::未知 | 作者:亚博竞彩官网_足彩外围平台-APP推荐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浅议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下一篇:七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随机阅读
- [中等教育] 浅析新课程下中学生英语口
- [中等教育] 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
- [中等教育]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创新
- [中等教育]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有
- [中等教育] 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五
- [中等教育] 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
- [中等教育] 高中学生英语作文自我批改
- [中等教育]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
- [中等教育] 化学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 [中等教育] 中学生英语口语训练方法之
- [中等教育]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
- [中等教育] 初中生怎样学好思想品德课
- [中等教育] 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
- [中等教育] 层次滚动多元学科考试评价
- [中等教育]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进展与
- [中等教育]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实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