ͼƬ 论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国际经验_亚博竞彩官网_足彩外围平台-APP推荐

亚博竞彩官网_足彩外围平台-APP推荐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财政税收 > 财政政策 > >

论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国际经验

来源::未知 | 作者:亚博竞彩官网_足彩外围平台-APP推荐 | 本文已影响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效应。其中,固然有适合中国国情、满足当前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迫切需要等方面的原因,但此项政策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并注意借鉴了国外境外的相关经验。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缘由。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简要地说,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景气的理论依据,主要根源于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作为宏观调控两大政策支拄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需要。
长期以来的理论分挤表明,在经济紫缩或经济偏冷时期,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期较长,政策的传导环节较多,而且结构调整的效果不如财政政策明显,体现政府的调控意愿和鼓励方向也不如财政政策那么直线因此各国都倾向于更多地使用财政政策手段,特别是通过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刺激经济的回升,以达到反周期的目的。
其次,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表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机械预算平衡或年度预算平衡理论,早巳为补偿性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理论所取代,在同时注重“自动稳定器”(主要指累进所得税制和社会福利制度)作用的基础上,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运用显得更加频繁,也更为重要。这是一种带规律性的历史和理论发展趋势。因为在科技进步影响、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市场竞争格局变动,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强,即在国内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反周期作用,熨平经济波动的任务和必要性,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和明显了。特别是在经济、紧缩或经济萧条期,在民间投资意愿和大众消费需求趋减的形势下,政府就不宜再囿于保持财政年度收支平衡的目标,而需通过增支、减税等补偿性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灵活运用,来刺激需求,保持和促进经济的适度增长。
再则,理论分析表明,尽管扩张性财政政策容易导致抑制社会投资的所谓‘‘持出效应”,但在不同的情况下,需对这种“挤出效应”进行具体分析,不宜一概而论。一般说来,在有大量生产能力、生产要素可供利用,而民间投资又不能有效吸收、消化这些闲置的经济资源时,政府支出规模包括投资规模的扩大,非但不会导致通常所说的“挤出效应”,不会产生由于供求失衡而诱发的通货膨胀,而且还将对闲置资源的利用,促进和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引导社会资金的流量与流向等产生积极作用。政府投资所进行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还会为全社会投资环境的改善,为国民经济后劲的提高和增强;创造良好条件。所以,只要把握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力”和“度 ”,就可以避免经济学含义上所说的那种“挤出效应”。

二、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国际经验

自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第一次经济大危机开始,特别是在所谓“凯思斯革命”之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就频繁使用财政政策来进行景气调节,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张性财政建策的运用,就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宏观调控工具。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效的教训。纵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政策运用史糖幻是在经济收缩期(萧条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运用史,可资借鉴的主要经验大致有四:
一是准确的形势判断。
这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之所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30—40
年代,有众所周知的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由于当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美国经济面临全面崩溃的厄运。从50年代到 1973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形势下,日本政府所采取的紧缩财政政策;以及在1973—1975年危机之后所采取的,以实行普遍减税、大量增加公共事业投资和提高招利支出比重等为中心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取得了较好的刺激效果。然而,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之中,其间的1995、 1996两年虽略有复苏,但仍具有“体质虚弱”和内需不足之弊。但此时的日本政府,却作出了经济不景气已经走出谷底的乐观判断,采取了大幅度提高某些税种税率、缩减财政赤字等紧缩措施,导致经济状况大大恶化,于是在1997年之后,只好又被迫转而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旨的“综合经济对策”;可见,形势的正确判断,时机的准确把握,的确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合理的政策取向 :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政府的支出,必须抓住影响经济增长、抑制需求扩展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综观各国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要使其具有合理的政策取向,般应注意如下几点:
——把增加投资规模与刺激、拓展最终消费需求相结合。因为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场条
件下,需要刺激的重点是消费需求;有效需求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刺激投资和生产固然也是在提供需求,但这只是中间需求,它究竞朗财经济增长发挥多大的作用,究竟朗否提高经济效率,则取决于最终需求的状况。正是有鉴于此,经济发达国家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一方面固然有用于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开发等等的大量投资性支出,同时,诸如城税政策特别是降低所谓税税率的做法,提高社会福利性支出比重,增加对低收人者的财政救助措施等,又对最终消费需求的增长产生刺激作用。
—— 使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结合。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条件下,市场的疲软,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不足,往往总是与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层面的结构扭曲(如收入分配体制障碍、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悬殊等),以及供给层面的结构失调紧密相关的。正因如此,结构调整或结构转换,才成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取向。近些年来,为了摆脱长期以来的“滞胀”阴影,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的竞争力,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美国国家财政在总量扩张的同时,其支出结构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通过增加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加研究与开发经费,增加教育投入,似实现布什政府制定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赂)等,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事实上,财政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的有机结合,无论在经济扩张期,抑或在经济萧条期,都是同样必要的。只不过在后一种情况下,显得更为紧迫罢了。
——使扩大内需的即朗政策效应与中长期政策效应的相结合。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既然需求不足将是一种常态,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当树经济问题的解决,就不能只顾眼前、不计长远,在政策取向、政策效应的分析和估量上,必须把短期与长期、当前与今后加以统筹考虑。’这种统筹考虑,既要顾及实现国家宏观经济i社会发展目标的现实需要,又要顾及财政本身的承。受朗力,使二者双向协调、有机结合,处理好经济决定财政和跃政反作用于经济的辩证关系。在各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实践中,虽然没有可资模仿的“样板”(事实上,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相异,也难以找到这样的模式),但有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决不能陷入经济和财政双危机的泥潭。因为这样的双重危机,不仅格使经济景气的调节丧失财政政策这一重要手段,而且经济的进=步恶化,又必将给国家财政造成基础性和灾感性的后果。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就意味着反周期时政政策运用的彻底失败,应立即改弦易辙了。

三是明显的政策效应。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初衷就是为了达到调整经济景气或反周期的目的,因此在经过一定的时间(政策的时滞期)之后,是否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就是评价这种财政政策必要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既付出了财政代价,甚至冒了一定的财政风险,而又未能达到刺激投资、消费需求和增强净出口的目的,没有产生应有的拉动作用和带动效应,那么这种政策的可行性就是值得怀疑的了。

四是适时的政策转换

包括进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机把握,以及逐步退出直至最后放弃此种政策的时机的选择,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形势分析和利弊得失判断。上述美、日的例子,已经说明了扩张性财政政策适时转化的必要性。一般地说,进入时机的迟误,将对经济的发展出现缺位的现象,从而不利于增长与就业;而该退出时不适时退出,则又不仅容易产生上述的“挤出效应”,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逆转,而且还将造成不应有的财政负担或财政拖累。


亚博竞彩官网_足彩外围平台-APP推荐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转型期财政政策与就业政策:冲突抑

转型期财政政策与就业政策:冲突抑

内容 提要 作为两大独立的公共政策体系,我国现阶段就业政策与财政政策在搭配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产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