ͼƬ 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_亚博竞彩官网_足彩外围平台-APP推荐

亚博竞彩官网_足彩外围平台-APP推荐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学科教育 > >

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来源::未知 | 作者:亚博竞彩官网_足彩外围平台-APP推荐 |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结合化学教学实践,从如何克服现行教材复习中的困难和如何合理、准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两个方面,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入手,探寻科学多样的教学模式,以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复习课;主体意识;养成教育 
        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学生不会学、不愿学的问题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学”的潜能未能挖掘出来,也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出来。如何迎接知识的激增和不断更新的挑战,如何才能改变学生学习落后状况,提高其学习能力,就必须摒弃固有的教学模式,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把“学”与“教”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下面,结合化学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商榷。 
        1.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1.1 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愉悦心境形成、促使学生自        主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争辩。我们不仅仅视学生为接受启蒙的对象,还应视他们为“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主体”。不管这个学生是“绝顶聪明”还是“非常不济”。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事实上,化学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让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我们要有这个意识,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使这个意识得到充分落实。  
        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同时也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性,需要我们教育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学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以体现,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如果只是教学上的一刀切,就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1.2 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这远远不够。受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处于被动状态下的学生根本无法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我们的做法是,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尊重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愉悦的氛围,求得符合学生喜新好奇、趣味多样的性格特征;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意识。 
        2.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意识只能从学习的实践中来。作为化学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现在一提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老师就总是不放心。上每一节课,生怕疏忽了其中任何一个知识点,总想毫无遗漏地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总是茫然地听、机械地记、被动的接受。这种灌输式教育虽然能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基础较扎实,但与现代教育观念大相径庭,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首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教师如果能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望,学生就会产生出明显的向师性。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越高,就越会助长教师的教学激情,增强师生的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人格价值得到体现,而且更会使学生增强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而老师的人格价值也会在学生心目中得到升华。其次,学生的主体参与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具体途径 
        2.2.1 以活动为载体,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化学教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参与的重要途径,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时,要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参与,使“学”与“教”有机地融合一体。  
        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复习课教学中,为使学生全面掌握其性质和制取的方法,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把一个大烧杯罩一高一低的蜡烛上方,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第二步,验证雪碧中二氧化碳的存在。雪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柠檬酸(具有一般酸的性质)等物质。让学生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探究雪碧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写出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

第三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并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以及结论。 
        第四步,如果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汽,怎么除去,又怎么验证其存在… 
        这样通过一些问题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各种仪器,分组设计实验,这样就会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设计实验,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这样上复习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复习效率。 
        2.2.2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通常有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情况。主动参与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学生可以在教师面前随意表达,产生与教师沟通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主要途径是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如,关于《元素及化合物复习》,我们采用“自助餐”式复习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步,自备学习信息。课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在复习回忆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又为教师收集信息提供了机会。 
        第二步,消化学习信息。课中,根据学生提供的再学习的信息进行逐步消化。可分为两大环节: 
        一是小组交流。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要点,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充实、完善;再提出自己的问题,尽量争取在组内成员帮助下解决。小组交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合作的价值。 
        二是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首先归纳知识要点,老师根据汇报补充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其次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质疑解疑,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组内已经解决但易被忽视却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质疑、讨论、争论,激起学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 
        2.2.3 因人而宜地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自主确定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信息出自不同的学习个体,就难免会出现有些问题超越课标要求,或很难在40分钟内全部消化,而这些问题中有的极具思考价值。于是便成了一些学有余力或兴趣浓厚的学生课后继续品尝的一道佳肴。只要给他们三五分钟用来展示自己课后研究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就能激励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培养出独具思维的化学爱好者。他们的讲解更易被其他学生接受,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更容易带动和感染其他学生。例如: 
        在复习碳及碳的化合物教学时,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归纳复习,教学中把目标定位在了解碳单质的性质和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同时引用恰当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展示问题时,吟诵诗句“发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紧接着抛出问题:诗中描写了碳的哪些性质?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如果我们从化学分析,其中隐含了哪几种有相互转化关系的物质?在学生自备学习信息的基础上,如此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创设开放的探究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现,使学生很快地主动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于是学生又想到课后练习题“刚刷完的墙壁,想让快点干,放一个炭火盆,墙反而出汗了”,趁热打铁立刻提出“买回的新鲜鸡蛋如何保鲜呢?”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平时比较调皮的一个学生抢着说:“鸡蛋黄要呼吸,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把鸡蛋浸泡在石灰水里,呼出的二氧化碳在鸡蛋皮小孔处遇到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堵住气孔阻止呼吸鸡蛋保鲜”。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突出的是一个“主”字,就是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学”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不要一味地追求“教”得精彩,而要想法让学生“学”得精彩,使学生主动地学,创造地学,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化学课程标准》,出版人:常汝吉,2001年7月第一版; 
[2] 郑长龙著,《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出版发行,参考174-176页; 
[3] 李建平主编,《聚集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2002年8月第1版,180页-185页。


亚博竞彩官网_足彩外围平台-APP推荐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